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法治报·时评》丨酒店“瞬间涨价”何时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46:00    

“边下单边涨价,时间相差20分钟,价格却涨了近150元。”4月6日,重庆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于3月12日22时50分左右,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了7月18日至20日安徽合肥某Loft艺术公寓的大床房,两晚的价格分别为276元与268元。由于行程有变,约20分钟后,李女士准备再订一晚,但她打开页面后发现,该房型的价格已变为417元。(4月7日《工人日报》)

旅游旺季即将开启,人民的出行需求旺盛,酒店“瞬间涨价”的新闻报道精准刺激了人们的消费之痛,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各大平台上质疑声不断。

漫画/朱慧卿 作

酒店涨价,消费者何以如此敏感?消费者的声声质疑,是对市场乱象何时休的呐喊,更是对酒店行业健康发展的期待。

“瞬间涨价”秒杀消费体验

汪昌莲

在旅游旺季,酒店价格水涨船高,本是一种市场调节的常态。然而,近年来部分酒店“瞬间涨价”的现象,却引起了广泛争议,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更折射出酒店行业急功近利的经营弊端。“瞬间涨价”指的是酒店在旅游高峰期,以数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快速上调房价,这种行为看似是抓住了商机,实则是一种短视的逐利手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提前规划好的旅行预算,因为酒店价格的暴涨而被打乱,原本可以轻松愉快的假期,变得充满焦虑与无奈。例如,有网友反映在预订平台预订好的酒店房间,两天后价格竟翻倍上涨,这种“酒店刺客”般的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侵害。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固然是酒店涨价的原因之一,但绝非酒店肆意涨价的借口。合理的涨价,应是基于市场供需和成本上升的适度调整,而非趁火打劫式的价格暴涨。极端天气、节假日等特殊情况,确实会导致酒店运营成本增加,但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其根本宗旨应是服务消费者,而非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酒店自身的口碑和长远发展。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酒店“瞬间涨价”现象,若不加以遏制,将会对整个旅游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消费者在遭遇不合理涨价后,可能会选择减少旅游频次,或避开热门旅游地,这将导致旅游市场的客流量下降,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此外,酒店行业的无序涨价,也会影响城市的旅游形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酒店经营者而言,应树立“长期主义”理念,将维护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在旅游高峰期,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特色服务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而非单纯依靠涨价来获取利润。例如,一些地区在节假日对酒店价格进行合理调控,要求明码标价、设置涨价上限,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酒店价格行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酒店涨价的合理范围,对恶意涨价、哄抬价格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加强对酒店预订平台的监管,杜绝代理商恶意炒作价格的现象,确保价格透明、公正。

酒店“瞬间涨价”秒杀消费体验,是一种短视且不可取的逐利行为。酒店行业应摒弃这种短视思维,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消费者在遭遇不合理涨价时,也应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投诉举报,共同推动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

“瞬间涨价”侵蚀消费信任

戴先任

酒店价格会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而调整。一些大型酒店会购买调价系统,提前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条件,达到条件后就会触发系统自动调价。而一些小型酒店没有购买调价系统,或者系统未与在线旅游平台直连,一般采取人工调价。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酒店一般会综合市场行情、已有预订量、历史数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价。

酒店价格属于我国价格法中规定的市场调节价。酒店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而调整,只要调价处于合理区间,随着市场需求适当波动,并无可厚非。

但是,一些酒店价格上涨过快,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或是遇到大型演唱会,或是成为“中考房”等等。另外,一些酒店调价,显得有些“偷偷摸摸”,他们不会事先告诉消费者准备涨价。涨价往往处于旅游旺季,正是消费者争相查询酒店价格的时候,上一秒可能是低价,下一秒就可能变成高价,而且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合理区间。这些原因的存在,自然就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瞬间涨价”的感觉,也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酒店商家拥有自主定价权,但酒店涨价,也不能滥用自主定价权,漫天涨价,一旦涨价超过合理区间,就涉嫌违法,涉嫌欺客宰客。酒店不能“刺客”,就算要涨价,也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监督权,比如提前做好公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这样也有利于消除消费者被平台大数据“杀熟”的疑虑。

更重要的是,酒店涨价要处于合理区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指导价格,防范不合理的酒店哄抬价格、串通涨价行为。消费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防范意识,对随意上涨客房价格的酒店,不能逆来顺受,可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投诉、举报,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酒店“瞬间涨价”侵蚀消费信任,折射消费信任危机。酒店“瞬间涨价”的背后,可能站着的是“酒店刺客”;消费者产生酒店“瞬间涨价”的观感,也折射了消费者对酒店的不信任感,对酒店价格的怀疑态度。

要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市场长远发展、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就要严厉打击“酒店刺客”等旅游乱象,规范酒店客房市场价格,重塑消费者信任,让消费者能够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瞬间涨价”侵犯消费公平

李英锋

酒店的“瞬间涨价”到底是大数据“杀熟”,还是正常的调价操作引发的巧合?对此,消费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并质疑酒店的“吃相难看”。酒店“瞬间涨价”之所以广为诟病,备受质疑,主要是因为酒店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定价信息差,酒店就是利用这种定价信息差,把消费者的知情权甩在了后边,致使消费者不清楚酒店涨价的理由。定价信息差制造的“瞬间涨价”混沌语境中,给酒店的违法侵权操作提供了生存空间。

酒店服务价格执行市场调节价,酒店自然是有自主定价权。但是,自主定价不等于随意定价,酒店定价必须符合定价的法律规则,必须守住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价。根据价格法,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无论是人工调价,还是系统调价,都是这个理。

如果酒店在“瞬间涨价”时,不考虑或不重点考虑成本、供需等因素,而是暗自把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下单倾向、浏览次数等作为调价的主要触发条件,就背离了上述定价规则和逻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相关法律法规已对大数据“杀熟”明确说“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还针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未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未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未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设定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罚则。

各地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关注酒店“瞬间涨价”现象,并介入调查,如发现酒店存在“看人下菜碟”或其他价格违法行为,该责改责改,该查处查处,该曝光曝光,让违法酒店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释放监管的惩戒、震慑、警示效应,倒逼酒店规范经营,合法定价,诚信定价,公平定价。即便酒店调价公平合理,也应该保障透明度,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这有赖于酒店增强自律意识,主动公开调价的过程性信息,也有赖于监管部门、消协、行业协会等教育督促酒店建立完善透明调价机制,公开调价的依据、标准、理由、方式等信息,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瞬间涨价”呼唤伦理重塑

苑广阔

“瞬间涨价”现象已成为数字时代消费者面临的普遍困境。表面看是市场供需的自然调节,实则暴露了资本借助数字技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收割的无奈现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一种披着算法外衣的新型“杀熟”。

酒店行业声称动态调价是“收益管理”的科学手段,但这种所谓的科学背后隐藏着对消费者的系统性“算计”。当小型酒店依靠人工调价,大型酒店依赖预设算法系统时,消费者实际上被困在一个无形的数字围城中。在这个围城里,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浏览、每一次犹豫不决,都可能成为算法判定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数据点”。

传统市场中,商家难以精准识别每位顾客的支付意愿;而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数字足迹成为资本定价的“依据”。酒店和平台辩解称涨价是“市场行情变化”所致,但这种说辞掩盖了一个关键事实: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优势,构建了一个消费者永远处于劣势的交易环境。当酒店能够实时监控预订量并据此调整价格时,消费者却无法获知真实的房间存量信息,这种不对等的市场关系注定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技术本应是中立的工具,但当其服务于某些商家对利益的无节制追求时,就异化为算计和损害消费者的利器。酒店和平台通过收集、分析消费者数据,构建了精细的“算计体系”,使价格歧视变得前所未有的精准和隐蔽。

面对部分商家对消费者的算计,仅靠消费者提高警惕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构建防御体系:法律层面应明确将“大数据杀熟”界定为价格欺诈,提高违法成本;技术层面要打破平台数据垄断,探索建立公平透明的定价机制;文化层面则需培养公众的数字权利意识,认识到个人数据是必须捍卫的新型财产权。

在数字经济的迷宫中,消费者不能永远做待宰的羔羊。当酒店房间价格如股票般瞬息万变时,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在这场由算法主导的交易游戏中,公平的底线在哪里?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的福祉,而非沦为资本收割的工具。重建数字时代的商业伦理,不仅关乎个别消费者的利益,更决定着数字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毕竟,一个依靠算计消费者获利的市场,最终算计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普法课堂

网友问1

酒店涨价真能“上不封顶”?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虽然没有法律规定禁止酒店涨价,但酒店定价受到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约束,并非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任意涨价。发改委等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酒店客房市场价格的意见》中提出,旅游热点区域和大型活动场所周边地区,可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对酒店客房价格实施最高限价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具体标准国家并没有统一规定,由各地政府自行决定。

网友问2

酒店涨价违反限价标准,会受到怎样惩罚?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如不执行提价申报或调价备案,或不执行规定限价、不执行法定价格干预措施等,会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网友问3

遭遇“瞬间涨价”怎么办?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如果消费者感觉酒店价格过高,或遇到商家虚假报价、毁约涨价等行为,可收集证据向酒店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也可以拨打12315热线进行维权。

来源 贵州法治报

编辑 王杏

二审 张谌

三审 范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