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驱动,江苏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7:37:00    

一个个传统车间装上数字引擎,一条条流水线挥舞起机械手臂,一道道生产工序拥有了智慧大脑……当前,5G、光网、云、AI等数字技术正在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推动转型升级”双轮驱动,全面激活企业内生动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G连接,跑出制造业转型“加速度”

当下,5G技术正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在工业制造领域,5G技术的落地被视为产业升级、“智改数转”的关键。近年来,江苏5G产业赋能不断深化,传统优势制造业以数智技术赋能,纷纷迈向“先进制造”。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有113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厂名录,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春天已来,万物竞发。在无锡红豆工业城红豆男装5G全连接工厂,各类机器持续运转,一件件西服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

这里就是全国首个服装行业的5G智能工厂。记者看到,密集的智能吊挂线上,一件件正在制作的西服随着轨道有序流动。吊挂线下,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着生产。现场,一辆AGV小车行走自如,轻松实现货品的自动运输。

行走在工厂内,还可以发现更多智能化设备,比如可自动设置参数的智能缝纫机、智能缝线柜、自动裁床等。红豆股份西服厂厂长潘家祥指着自动裁床介绍,这款裁床是高级定制的,并与线下门店的3D量体设备进行了联网。如果消费者在线下门店测量了西服尺寸,数据会直接传输过来,自动裁床便会在工人的操作下自动生成板型并开展裁剪,效率大幅提升。有了自动裁床助力,一件西服从量体到完成仅需7天。

“近年来,红豆积极推进数智化、绿色化、在线化,加速锻铸企业‘新制造’,加快技术革新、效率提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告诉记者,红豆男装5G全连接智能工厂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标识等智能技术,进行数字化决策管理平台的运作,不仅打通了销售、产品设计、生产、供应链、物流和客户服务等环节,应用范围也覆盖了车间生产过程中的6大领域、22个应用场景。同时,通过5G的云边协同能力,零售端3D量体仓、用户数据、生产端缝纫机、裁床、AGV等要素的全连接,支撑起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个性定制、团购定制与批量生产模式混流便捷切换。“和传统生产线相比,5G智能生产线使工厂人均效率整体提升20%、单耗成本下降10%、生产效率提高32%、降低在制品30%、缩短交期40%,为企业减少半成品堆积,降低产品周转周期,提升红豆男装行业市场竞争力。”钱文华说。

平台赋能,打造绿色智控“新模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强调加强工业节能降碳管理,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当前,江苏正积极建设一站式能碳管理平台,以独特的方式引领企业低碳发展“新风尚”。

从工业企业到产业园区、从商业建筑到公共机构,在这场绿色革命中,中天科技集团的核心子公司——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Asun能碳云平台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能源“双碳”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走进一个由Asun能碳云平台赋能的能源管理中心,低碳智慧园区管理大屏上清晰呈现着园区大楼能源消耗的全景图。从园区的每一栋大楼碳排放情况,再到每一家企业碳排放的实时指标,各类信息精准汇聚,一目了然。“Asun 能碳云平台就像园区能碳管理的‘超级大脑’,它赋予了园区一双洞察能源与碳足迹的慧眼,让一切都变得清晰透明。” 该园区能碳管理负责人说道。

“曾经,上述园区在能源管理和碳核算方面面临诸多困境,数据分散、统计困难、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如今,Asun 能碳云平台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架构,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基石,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能碳管理体系。”中天科技集团数字产业集团副总裁、数字化事业部总经理时宗胜告诉记者,Asun 能碳云平台如同一个智能管家,将园区内各类能源数据和碳排放相关信息进行高效整合,不仅实现了能耗和碳排放的在线监测,还提供了碳配额有效管理、碳交易辅助参与等增值服务,确保了智能楼宇能碳的综合管理。据了解,目前,Asun能碳云平台已成功在多个行业实现多模式赋能应用,包括萧氏地毯(中国)有限公司、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南通金仕达高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节能减碳改造升级,助力企业构建了从能源数据采集到碳排放管理的全方位、全链条智能化体系,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碳排放的精准控制,以及绿色发展的持续推动。

多点开花,绘就产业融合“新图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工业互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在给传统产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运用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江苏重要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拍照“体检”,自动分级,排队打包……在淮安市红椒产业数字化智慧加工中心,全国首个红椒分选产线正快马加鞭高速运转,从地头新鲜采摘的一个个红椒,被运送到智慧中心“上线”,通过智能分级分选设备,实现外观瑕疵、内部品质、果重等的精准自动识别。“近年来,浪潮云洲将数字化引入淮安红椒的日常生产,并建设育苗及有机肥料产线、分选产线、红椒产业线上交易平台等,促进整体红椒产业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下称“浪潮云洲”)华东中心副总经理高明告诉记者。据了解,随着数据服务产业化的推进,淮安红椒产业资源快速汇聚,直接触发市场价值提升。2024年红椒数字经济收入产生了不低于4000万元的数字交易订单,实现了当地的产业效益与数字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浪潮云洲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近年来,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太湖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正在被高速运转的数据与机器替代。在太湖农业管理服务中心,随处可见的大小屏幕上,各类数据实时跳动,犹如“大脑”般管理和展示着各个环节的动态,数字化助力三产融合的场景变得具体起来。高明告诉记者,在一产种植采收环节,依托物联传感设备和数字化种植系统,管理者可实时监测种植区的“四情”数据,参考水稻标准种植模型形成的作业建议,更好地完成种植工作。稻谷采收时,过去需手工填写的三联单被智慧称重一体机替代,司机出示身份码,稻谷产地及重量等数据被实时汇聚到边缘计算一体机,依托采收绩效管理模型,实时提供各灌区采收“成绩单”。“经过改造,太湖农业的稻谷进场、烘干车间、干谷存储、碾米车间、包装车间等全流程数据贯通并可视化,订单生产效率提升30%,综合降本增效20%。”太湖农业总经理张雪洪表示。

江苏经济报记者 沈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