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邀请影评人王小鲁在暨南大学带来主题为《终结或普及?AI时代的专业影评》的讲座。
网络众声喧哗,精英影评时代或已终结,更多普通人参与解码电影。与此同时,AI广泛参与电影评论,甚至带来更加精准、深刻的语言表达。这一现象会给专业影评人带来危机感吗?王小鲁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会!但前提是我们比AI影评写得好。”
王小鲁在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带来一场工作坊和一场校园讲座
讲座期间,梳理电影史后,王小鲁提出“电影完熟时代”的概念。完熟,原指果实达到完全表现出本品种典型性状,即色、香、味均达到最适合食用的阶段,也是果实由成熟走向衰老的转折点。
王小鲁将“完熟”概念应用到电影领域,认为现阶段的电影创作形态、人们对于影片的接受程度、人们对于影片文本的趣味性要求均发生了变化,需要建构新的评价视野。
王小鲁说:“我们可以随时获取无数电影资源,普通人亦可以随时拍摄电影,甚至游戏也可以算作电影的延伸。目前AI电影软件也正在研发和进化中,当电影本体发生动摇,电影评论也将迎来新生。”
近年来,AI介入影评成为流行趋势,人们习惯于通过AI软件去查看电影信息和电影评价。
王小鲁坦言:“我说的专业影评的终结的意思是,进行电影评论已成为大众的一种普遍修养,而非仅仅专业人士才可以操刀。在这个电影完熟时代,每个人都要学会解码电影。我看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评论,充满了机械堆砌的数据和理论术语,很多时候我发现AI写出来的影评,反而比这些人写得更有人味。”
所以,相比于人类的写作,用AI写影评更可靠吗?王小鲁表示:“AI介入影评是影评创作形态的突然变化,但要说‘AI创作’能替代‘人类创作’为时尚早,目前我们对于AI是否最终优于人类,其实完全不能下结论,但AI影评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讲座在暨南大学文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边听课、边做笔记,十分投入。中国史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杨同学,对于王小鲁提到的AI介入影评一事很感兴趣。她说:“我看到的不只是AI与影评创作的关系,还有其他方面对于AI的应用。王老师对于AI的审慎态度,让我确信,我们要在AI时代抓住发展契机,结合自身特色更好地运用AI,但也不能全然相信、盲目跟随。”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吕甍是此次讲座的主持人。她说:“暨大中文系开设的基础写作课程里包含评论写作专题,所以,书评、影评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互联网时代,学生们经常接触碎片化的短影评,而这次讲座,对于他们系统理解影评很有帮助。”
对于AI介入影评,吕甍表示:“AI已经介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态度也更加包容。针对此次讲座谈到的影评文体与AI时代的关联,虽然许多问题没有结论,但能引发大家思考,就是好事。”
文 | 记者 龚卫锋 胡广欣
图 | 记者 林添杰 钟振彬
编辑:詹锡伟
相关文章
5部获奖影片在穗展映!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影片展·广州展映周顺利举办
04-03王小鲁:有的专业影评还不如AI写得好
04-03四部门:精神卫生服务扩大执业医师准入范围
04-03小米SU7事故车到底谁的电池?宁德时代否认,比亚迪“沉默”...
04-03用专业守护星光:孤独症儿童毅毅的破茧重生之路
04-02“永远的蝙蝠侠”离世,终年65岁!
04-02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政校企村”共同探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04-01香港科大(广州)今年增设机器人、金融科技等4个本科专业及智能制造等6个硕博项目
03-20香港研究生两年怎么考
01-22中国人怎么考麻省理工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