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举办。恰巧最近笔者出差去了一趟海南。所见所闻,一个感受是:消费的空间还有不少,但由于种种因素,有的消费类型还没有充分释放。

就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来说,海南的水平并不低,同时海南的消费有一些“亮点”。2024年海南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自2011年4月至2025年3月16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501亿元,购物人数4500万人次,购物件数3.18亿件。从海口、文昌、琼海到三亚,可以看到“康养+医疗+旅居”一体化服务,正在吸引全国不少中老年群体,让人深切体会到海南不愧是全国健康服务消费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海南有1944公里的海岸线,管辖海洋资源200多万平方公里,沿途可以看到“环岛高铁”等交通设施已经成型,“近海环岛游”等产品已推上市。三亚的海面上挤满了邮轮、游艇、帆船、冲浪等各类项目,“玩海”人多、气旺。

目前海南的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演艺、游艇等消费市场快速增长,那是否就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了呢?

恐怕还不是这样。笔者在调研中听到一些“小事”。第一件小事是,在三亚游艇上一位业内人士谈道,海南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垂钓资源,本应成为海钓爱好者的梦幻之地,海钓产业也理应更加蓬勃发展。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垂钓船只只能在近海5公里范围内作业,可这片区域鱼群稀疏,难以满足垂钓者的需求。若驶向鱼群密集的远海,则会遇到管理问题。交通、农业、渔业等多部门都有管理职责,但有待进一步明确审批与监管主体。从消费来看,海钓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现在还在起步阶段。

第二件小事来自于一个医生。他讲的是,海南医疗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外省市和国外一些医疗机构进驻,大大增强了海南的医疗能力,比如设备较为先进、医护团队较为专业等等,这些都是发展服务消费的优势条件。正因如此,海南“就医回流”这几年的增长势头良好。但他提及当前制约“就医回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医疗方面的相关广告限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医疗康养机构的宣传推广面临一定问题,这让海南一些医疗领域的优势“养在深闺人未识”。他的判断是,一些患者花大钱去国外治疗,但不知道同样的医疗设备、药品海南也有。

第三件小事是几位同行者谈及的海南免税业务。海南免税业务近几年总体势头良好,但增速有所下降。当谈起外部原因,大多认为近年来日韩币值较低是一个因素。再谈起内部原因,比较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免税品牌、品种与国际市场相比,还不够多,一线重奢品牌相对较少;二是免税销售人才不足。原来,免税专卖店要求售货员不仅具备基本销售技能,还要能提供所谓“情绪价值”,能与顾客顺畅沟通,要具备不同层面的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但目前海南这方面人才储备还存在不足,导致免税专卖店服务质量还不够高,顾客购物体验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税店销售额和海南免税购物的整体形象。有的一线重奢品牌未在海南设店,也是因为海南缺乏这方面的优质“销售员”。除免税零售人才之外,中高端医疗、邮轮服务的人才都是缺口较多的行业门类。

这类小事还有不少。事情虽小,但道理并不简单。因为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消费还有许多方面的增长空间,尤其是服务消费方面,还有一些需求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还有一些供给存在不足。也有人认为,提高居民收入是海南促进消费、打开消费空间的重要条件,但这需要实事求是加以分析,因为海南本地户籍人口不多,因此除了居民收入这一点之外,海南要促进消费需要分析其他方面的因素。

笔者之所以罗列以上这些小事,恰恰是因为:在谈到促进消费时,这些小事在全国其他省市都有,因此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些小事,需要从更深层面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放开”,要特别重视放开的水平与能力两大方面问题。

放开的水平要提高,主要是监管政策对市场活力有束缚。因此要研究如何放开,以及放开之后如何更好地监管。比如海钓区域限制,医疗康养行业的广告限制,等等。要解决放开问题,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就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灵活的政策调整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管制。

放开的能力问题,则更多要从人才培养、专业化程度提升等方面入手去提升。比如海南国际游客仍以观光为主,同时,度假、商务消费等高端消费还有待提升,这主要依靠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的服务领域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快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再有,海南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但还需要更多大型重磅旅游项目。解决这个需求,需要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