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黄星)日前,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可浓主题实验餐厅里,一场人机“烹饪对决”精彩上演:“数字厨师”用机械臂精准抓取调料、食材,倒入铁锅中,经过翻炒、加水、焖煮等环节,4分钟左右,一道热气腾腾的炣杂鱼出锅了,而另一侧,厨师手工烹制的同款菜品也同步完成。这场人机比赛,是泉州菜研发与数字餐饮大师工作室里美食与人工智能的跨界对话。
在可浓餐厅后厨,高约1.6米的“数字厨师”外形如同一个四方形带门灶台,这是一个使用机械臂实现多种烹饪技法的炒菜机器人。打开玻璃门,中央铁锅上方有一个透明锅盖,下方是电磁炉,右侧是机械臂,铁锅四周环绕着调料盒、食材篮和厨具架,出油口、清洗口和下水口一应俱全。
“传统中餐的烹饪过程,在食材搭配之外,本质上是一系列烹饪动作的组合。现在,我们通过‘数字厨师’把一些简单的可转化菜品经验,变成精准可控的编程代码。”华侨大学旅游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泉州美食经济研究基地教师丁鑫介绍,以焯水这一烹饪技法为例,传统厨师凭经验判断锅中水的热度,而在数字系统中,水温、火力、时间被量化为具体参数:将电磁炉的温度设置为具体数值后,判定为适宜焯水的温度;根据食材设置焯水的最佳时间,机械臂在指定时间起锅,将食材倒入沥水筐,完成焯水。这种将烹饪分解为“秒、克、度”的组合,成为还原传统味道的核心逻辑。
泉州菜的代表菜品炣杂鱼,成为首个被“数字化”的对象。仅仅一周,泉州菜研发与数字餐饮大师工作室团队反复测试5次以上,从油的用量到酱油与水的比例,再到焖煮时间,每一个细节都被转化为代码输入系统。虽然电磁炉所能达到的温度无法与厨房锅炉相同,锅气上有所差异,但这道炣杂鱼的味道已基本得以较完整呈现。
目前,“数字厨师”已收录50余道菜谱,主要为粤菜、川菜、赣菜、湘菜等菜系,其他泉州菜也将逐步转化标准后录入系统。系统支持24种烹饪方法,包括焖、煮、焯、蒸、炒等,通过机械臂的灵活操作,满足多样化烹饪需求。“对于标准化可控程度较高的小炒类菜品,几乎可以完美复制原有味道。”丁鑫表示。
“数字厨师”由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汪京强领衔的“泉州菜研发与数字餐饮大师工作室”近期引入学校食堂。“数字化转型为泉州菜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汪京强指出,传统上,泉州菜的技艺传承依赖于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如今他们正在进行泉州非遗美食数据库建设,今后,如姜爆乌鸡、姜母鸭、醋猪脚等泉州经典菜品的制作过程,也将有机会量化为数据模型。这意味着未来只要有了泉州菜的“数字基因”,无论距离多远,人们都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泉州风味,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云传承”。
“产业端的联动效应同样不容小觑。未来数字化菜品所需食材都需按照预设程序进行清洗、切配,将催生对标准化供应链的需求,净菜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汪京强预判道。
尽管“数字厨师”在标准化烹饪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效能,但在厨房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厨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汪京强表示,菜品的数字化过程依旧需要依赖厨师的经验,“数字厨师”的出现将使厨师从重复性的基础烹饪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菜品创新与研发。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华侨大学引入炒菜机器人传承泉州经典菜系 “数字厨师”烹出美味炣杂鱼
04-24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
04-23从参数碾压到价值符号,中国豪车还需要几年?
04-21西部数据、微软等联手,在美启动大规模机械硬盘稀土材料回收计划
04-18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目前面临最高达245%关税答记者问
04-17残膜换积分,乡村治理有妙招
04-17香江潮涌 智启新篇——来自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的观察
04-16教育部等九部门:建设一批高校智慧课程,开好中小学信息科技相关课程
04-16“宁波帮精神润童心”主题宣讲活动走进校园社区 数字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新体验
04-15张东刚:内地与香港应深化合作 助中国创科发展行稳致远
04-15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04-24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学做结合——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04-24大风文旅 | 全国首个!周原遗址实现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帽子戏法”
04-24宜城市金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04-24贵阳文通书局《文讯月刊》首次完整影印出版
04-24华侨大学引入炒菜机器人传承泉州经典菜系 “数字厨师”烹出美味炣杂鱼
04-24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他让战机装上“中国心”!
04-24津报智库丨港产城融合发展“下一站” 数智化赋能航运服务转型
04-24非遗遇上前沿科技,开出文化产业“超级盲盒”
04-24暴风眼中的特斯拉,离不开马斯克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