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重点谋划一批具有绵阳特色的改革举措。今年的改革有哪些?
日前,绵阳市2025年《十项标志性改革事项清单》和《十项小切口改革事项清单》正式印发。
标志性改革——
◆打造科技成果“一站式”转移转化基地;
◆开展开发区整合优化、提档升级改革;
◆创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模式;
◆开展城镇产业“双集中”试点;
◆探索市属国有企业“定制化”转型升级模式;
◆打造“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能更高、生态更佳”营商环境品牌;
◆开展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综合改革等10项。
小切口改革——
◆开展惠企政策联合审查改革;
◆探索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改革;
◆探索中小学科学教育绵阳模式;
◆开展校园周边潮汐式治堵改革;
◆开展老年教育信息化改革;
◆开展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规范化管理改革等10项。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姜力铭介绍,这次“10+10”清单制定紧紧围绕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这个总牵引总抓手,针对绵阳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采取“靶向治疗”策略,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同时,注重可复制可推广,充分分析每项改革的政策依据、绵阳实际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确保在一定范围内改革的“原创性、示范性”,力争探索更多具有辨识度的绵阳改革成果。
目前,20个改革事项均在有序推进。如,打造科技成果“一站式”转移转化基地改革事项中,创新了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目前专项资金已向机器人产业和红外光学模组产业项目提供支持;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改革以来,部分企业迎检时间同比减少60%。
创新改革一直是绵阳这座城市的鲜明气质。多年来,绵阳先后承担了国省赋予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贡献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经验。得益于改革释放的活力,绵阳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断提速。
标志性改革直击发展痛点
“小切口”改革撬动大幸福
改革无止境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从产业园区到民生末梢
一项项可知可感的自主创新改革
正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答卷
(涪江观察记者 冯宝安 蒋成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