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通讯员 田永斌
回望电信普遍服务(以下简称“电普”)十年间,陇原大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敦煌飞天的“3D重生”与“神州”探月工程遥望星河,“东数西算”的算力脉动与钢铁长龙在河西走廊交响共鸣,黄土高坡层层梯田与无人机化的高标准农田隔空对话。
面对地广人稀、沟壑纵横的自然屏障,甘肃移动建设者以铁军之姿征服高原缺氧、道路不通、设施不便等重重挑战,将通信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了偏远山村、牧区、林区以及荒漠戈壁等一个个通信“空白区”,硬是在崇山峻岭、戈壁沙滩中,织就了一张覆盖山川、扎根乡村、连接世界的数字通信网络。
十年间,甘肃移动累计投资超300亿元,新建和升级改造基站超10万个,全省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100%,5G覆盖率达90%,从青青草原到黄土高坡,从河西走廊到沙漠戈壁,5G网络信号如同数字丝绸之路的“新丝线”,跨越1655公里的壮阔山河,将现代通信的福祉送抵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谱写了一曲无界连接的时代赞歌。
云端草原上的智慧牧歌
甘南藏族自治州,素有“九色香巴拉”的美誉,这里草原广袤,雪山巍峨,湿地星罗棋布,孕育了独特的草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多元民族风情。然而,这里的平均海拔达到3000米,如何克服高原气候和地广人稀覆盖难度,成为甘肃移动建设者首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这条铁路有35座隧道,先后有2万名铁路工作者参与建设,我们与铁路同步施工,想着除了后期保障铁路乘客的通信,也要让我们的劳动者在建设的同时率先享受建设成果。”甘肃移动甘南分公司张永泰对西成铁路(西宁—成都)建设印象深刻,“我们专门成立了高原突击队,历时整整2年,完成32处工区网络勘察,架起了168个4G/5G基站。”
铁路建设与通信建设的联动共同为牧民们架起了产业发展的富民之路。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的云端牧场,牦牛们耳朵上都戴着一个特殊的“耳环”,它能通过甘肃移动5G物联网和北斗定位将每头牦牛的体温波动、草场迁徙都化作实时数据流,传输到牧民扎西的手机上,扎西随时可以掌握看牛群中的母畜发情期、幼崽偏离安全活动半径等情况。
不仅如此,甘肃移动智慧养殖系统更构建起从牧场到餐桌的溯源链条:牦牛生长周期、疫病防控、冷链运输等多项数据云端归档,使得“美仁牦牛肉”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率显著提升,草原一跃进入“卫星放牧、数据育肥”的数字新时代。
改变的远不止畜牧产业,被誉为“中国最美百里走廊”的江迭公路绝壁之巅,海拔高达4200米,这里一度因30公里无人区沦为“信号荒漠”的险峻公路,甘肃移动攻克高海拔组网技术难关,成功完成5G网络覆盖。
如今,江迭公路已蜕变为5G满格的网红打卡线——工程师穿越卓尼与迭部交界的无人之境,让扎尕那石城的晨曦、车巴沟垭口的经幡通过实时直播飞越山河,自驾游客不仅能扫码解锁牧民现烤的青稞饼,更因“5G+北斗”双保险构建的“数字生命线”,使2025年旅游季车辆救援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信号覆盖更激活藏地新生机,扎尕那藏寨民宿线上订单激增,电商驿站将虫草、牦牛肉溯源直供全国,农牧民发起的“云端那达慕”短视频大赛,令千年非遗“巴郎鼓舞”在网上被广为流传。这条横跨雪山圣湖的数字天路,正以5G为针、文化为线,编织着高原文旅与经济共振的超链接。
黄土高原上的算力“新引擎”
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庆阳,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但这里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深入推进,庆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走在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一栋栋数据中心拔地而起,数据中心算网运行传输的声音就像大西北“三线建设”的劳动“号子”,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轰鸣凯歌,甘肃移动作为主要参与者,在这里开创了多个“第一”。
庆阳节点第一个智算中心——中国移动(甘肃·庆阳)绿色智算中心,该数据中心原规划为传统的通信机楼,为快速响应“东数西算”战略部署,甘肃移动仅用52天就完成了智算中心改造,首批500个机柜迅速装机投产,实现“竣工即装机、竣工即客户100%入驻”。
庆阳产业园区第一个万卡集群,甘肃移动开创性采用“钢结构+微模方”建造模式,仅用100天就建成一栋新型工业化数据中心,建设周期较传统数据中心工期提前20个月,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形成算力,算力承载能力达3万PFLOPS。
庆阳数据集群的建设不仅承载了东部旺盛的算力需求,更加快了东西部的商业合作和产业转移步伐,甘肃移动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内唯一基于400G+OXC的传输骨干网络,构建庆阳辐射全国的“超低时延圈”,实现庆阳至川渝6ms、至京津冀8ms、至长三角12ms、至粤港澳15ms,工信部2024年10月份公布数据显示,庆阳至其他7大枢纽节点传输性能全国最优,承接沿海算力需求的网络基础已全面形成,为甘肃算力突破地域限制服务全国奠定能力基础。
在庆阳,甘肃移动已与燧原科技、金山云、憨猴科技、首都在线、甘肃燧弘、亚信等10余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招商引资超100亿元。
戈壁荒漠中的“数字绿洲”
提起酒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莫高窟的敦煌文化、卫星航天城以及“大漠孤烟直”的茫茫荒漠戈壁,艰苦的自然环境铸就了这里独特的“异域”风情,同时也给通信建设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位于酒泉肃北县马鬃山镇,是甘肃省唯一的边防乡(镇),曾经全镇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马桥公路,由于地处偏远、地形复杂,沿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网络信号长期处于“盲区”,给过往车辆和当地群众的通信带来极大困扰。
2015年,马桥连接线项目开工建设,甘肃移动先后投入近1200万元,架设光缆356.08公里、建设14个通信站点,完成了马桥公路沿线全面覆盖。
数字的背后是甘肃移动建设者们与戈壁滩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意志比拼,这里全年8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80天,沙尘暴年均发生23次,单日最大温差可达30摄氏度。建设者不仅要克服身体的极限,还要考虑设备材料的承受极限。更加令人头疼的是供电问题,部分规划的基站电力供应不上,建设者们创新利用太阳能,成功搭建了“新能源”对基站的电力供给。
“感谢国家对边疆人民的关心关爱,马桥信号覆盖后,村民外出再也不用担心失联了。现在也通了宽带,很多家都安装了看家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家里老人的状况,游子们出门少了很多担心。”马鬃山镇马鬃山村书记微星对甘肃移动装维王师傅如是说。
马桥连接线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公路,网络信号覆盖不仅方便了附近的村民和过往司乘人员,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现在行驶在马桥沿线,人们对实时导航、分享旅途见闻、连接亲友已是司空见惯,这或许正是国家“电信普遍服务”和“宽带边疆”建设的意义所在。
从莫高窟的千年文明到航天城的星辰征途,从黄土高原的算力脉动到甘南草原的智慧牧歌,甘肃移动正以“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重塑西部发展基因。
这条1655公里的数字丝路,不仅承载着八千年华夏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对话,更铺就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康庄大道。
当西部心跳与时代脉搏共振,一个无界连接的数字甘肃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