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绿水青山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国务院新闻办近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谷树茂等五位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代表,用他们扎根一线、守护绿水青山的奋斗故事,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这些故事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多维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如今,抬头可见澄澈蓝天,低头能赏葱郁绿地,俯身可触清澈流水,这样的生态图景背后,凝聚着无数环保人的心血与汗水。当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谷树茂攀上数十米高的烟囱采集数据时,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杨义平正在核电机组间穿梭巡检;当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胡京南团队为解析雾霾成因挑灯夜战时,环保执法者付怡然和志愿者袁慧正在各自岗位上播撒绿色的种子。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共同勾勒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长卷。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岗位的坚守都不可或缺,每一个人的参与都弥足珍贵。谷树茂18年如一日坚守在污染源监测一线,背负设备攀爬烟囱,深夜取证,用精准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撑。杨义平和他的同事们日复一日穿行在核电厂的钢筋混凝土之间,下泵坑,巡核岛,攀爬脚手架,认真排查每一项安全隐患。胡京南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分析污染数据,通过一次又一次摸索,终于找到了污染成因。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生态环保人的使命担当。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年轻一代已然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力军。90后付怡然,以“执法尖兵”的姿态奋战在一线,帮扶企业整改问题,深入社区宣讲环保理念;丹江口库区的“小水滴”袁慧,和其他“水滴”围绕守水护水开展宣传宣讲、清漂净岸、巡河护河、植绿护绿、文明观察五大类志愿服务活动,用点滴行动守护一库碧水。他们的青春故事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专业领域的技术攻坚,更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实践。薪火相传的坚守,正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生态环保的青春故事远不止于此。地处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交界的民勤县,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虐。却因为一群青年人的努力,正悄然孕育着绿色的奇迹。95 后青年仲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治沙种树事业。去年,他带领“十个勤天”团队种下18万棵梭梭树,并通过综艺节目《种地吧》引发全民种树热潮。今年2月,“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正式启动,短短一个月就吸引全国23个省份上万名志愿者参与,充分展现出青年建功生态环保的巨大潜力。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个体的微小行动终将汇成改变世界的合力。我们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奋斗者”参与到生态环保的行动当中,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必将徐徐铺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奎国秀(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发改局)
责编:袁莉莉